「新质生产力在食业」浙江南浔传统渔业实现数字化蝶变
2024.10.10 17:50
“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地处于杭嘉湖平原水乡,水产资源丰富,养鱼历史悠久,是浙江省重点淡水水产养殖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21.44万亩。近年来,南浔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数字渔业发展,搭建“南浔智慧渔业在线”平台、推进数字鱼塘和数字渔村建设,渔业数字化应用成效明显。去年,南浔水产品总产量23.1万吨,渔业总产值44.3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60%以上。
传统土塘注入科技“血液”
走进南浔渔村,水网交错,池塘星罗棋布,“水”元素无处不在。“以前是土塘养殖,养殖户们运用‘土’经验、‘土’方法做出主观判断,而现在,我们用上了高科技。”南浔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娄剑锋介绍,从2016年开始,该局联合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渔堂”),尝试用数字渔业及物联网为传统养殖注入新鲜的科技“血液”。
为了让养殖户更好更快地接受这一新创想,庆渔堂创始人沈杰将自主研发的第一代(鱼塘)传感器免费提供给养殖户使用。“第一代(鱼塘)传感器可用于监测鱼塘溶氧量,更多是为了与养殖户建立联系,以更好地推进数字鱼塘建设。”沈杰说。
经过8年发展,第一代(鱼塘)传感器逐步发展为集智能网关和物联网溶氧传感器为一体的数字养殖体系。庆渔堂公共关系部总监俞晶晶介绍,公司为养殖户安装智能网关、溶氧传感器等多项与增氧机相连的智能设备,养殖户通过手机软件就能实时操控。
“庆渔堂在每一块地区都有服务管家,不仅上门安装智能设备,手把手教我们怎么使用,而且遇到问题后,只需一个电话,他们就会派专业人员赶过来处理。”南浔区菱湖镇思溪村养殖户钱新权说。
除了智能控氧,庆渔堂还会根据5—7天内的溶氧量变化,生成水质健康分析报告并发送给养殖户,告知其鱼塘的藻类、氨氮亚盐等情况,将问题前置处理。“养鱼主要是养水,水养好之后,大规模发生疾病死亡的风险会极大降低。”娄剑锋介绍,目前,南浔区浮头死亡率由过去的5%降低为2%,在同等养殖环境下,产量增加了10%以上,全区已推广运用渔业物联网2000余户,安装物联网感知设备3000余套,智能管理鱼塘3000个以上,建成数字渔村试点34个。
南浔区还建设了“南浔智慧渔业在线”平台,同时推进建成全省首家数字渔村及首个渔村共富驿站。娄剑锋介绍,通过“南浔智慧渔业在线”平台,养殖户们可以在“知识图谱”中直接了解当前有哪些相关政策、补贴,还可以在线查看鱼类养殖教学,“如果鱼生病了,养殖户将病鱼情况拍照上传,就能搜索到病因及推荐使用的药物,‘疑难杂症’也能进行‘线上问诊’,交给专家来解答。”渔村共富驿站则是一个规范的饲料、鱼药采买平台,该平台可统计各养殖户的购买量,进行水产品用药溯源,保障用药安全,同时通过统一采购,提升养殖户投入品采购性价比。
循环水养殖实现降本增效
在传统土塘中,养殖尾水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为此,南浔区逐渐发展起跑道养殖、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又称“圆筒养殖”“蜂窝池养殖”)、工厂化养殖等设施化的绿色养殖模式。近年来,为确保粮食稳产保供,南浔积极推进退塘还田,在陆地上使用圆筒形水池进行养殖的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因兼具排放低、占地少、产量高等特点得到推广。
“我们在陆地上使用智能蜂窝池,并配套各种智能化设备,养殖尾水会被分为两层,上层水通过微滤机、固体回收机和蛋白分离器等设备处理后,仍然回到养殖系统中,不外排;而下层水主要是鱼的粪便和残饵,会进入稻田成为肥料,形成循环生态,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俞晶晶介绍道。目前,一个约30平方米的蜂窝养殖池,可生产2000斤左右的鲈鱼,相当于传统鱼塘1亩的产量。
由于智能化设备用电量大,智能蜂窝池的能耗相比传统鱼塘更高。“对此,我们在蜂窝池上方架设了光伏板。一方面,可为智能设施设备提供其所需的电能,平衡能耗成本;另一方面,还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防晒的功能。”俞晶晶说。
传统鱼塘受天气环境影响,季节性较为明显,如鲈鱼等需在3、4月份天气转暖时放苗,养殖至11、12月份出塘,一年只能养殖一季。而智能蜂窝池在外部使用光伏保温设备,加之内部水温调节,水体循环温度比起传统露天鱼塘更可控,实现了一年养两季。如此养殖的“反季节鲈鱼”,自7月份起就可以上市售卖,价格是11、12月份的两倍。目前,在庆渔堂位于南浔区石淙镇的养殖基地中建有百余个智能蜂窝池,主要养殖鳜鱼和反季节鲈鱼。
数字化助推科学管理
“早先我们就是把鱼卖给鱼贩子,价钱合适就卖了,有本事的养殖户会自己去和市场对接,价格能卖高一些。”钱新权说道。
“养殖户自行售卖时,很难把控市场价格,贱卖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流通环节中的复杂成本、人工、物流等损耗,导致市场上的鱼价昂贵。”娄剑锋说,现在,南浔区建立了“数字鱼仓”,结合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形成“仓养一体化”新模式。
除了全程在数字鱼仓中智能养殖的鱼外,养殖户也可将自己养殖的鱼经质量检验后卖至鱼仓,通过自动捕鱼机进行大小、重量等筛选,符合售卖标准的鱼直接进入市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未达到售卖标准的鱼则进入产地仓的智能蜂窝池暂养,达到售卖标准后再行出售。“对养殖户而言,这不仅增加了稳定的售卖渠道,还能直观了解当前水产品的市场价格,打通了信息壁垒,将鱼卖上好价钱。”娄剑锋说。
“数字鱼仓”起到桥梁作用,它承启了我们的数字养殖服务和数字供应链服务。”俞晶晶说。目前,庆渔堂已获得生鲜电商叮咚买菜的股权战略投资,并共同启动叮咚买菜“数字渔仓”产地总仓建设和活鲜供应链升级行动。2022年,庆渔堂的数字供应链服务水产品商品交易总额超过1亿元。
“数字化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便利,带动其增收致富,也方便了政府管理。”娄剑锋说,以前,政府在管理时基本采用传统方式,由各乡镇人力统计与更新当地企业数量、鱼塘数量、养殖规模等,而当地的鱼卖向何处、产销量如何,只能进行大致估算。现在,这些信息均可以显示在一张数字化图表中,直观呈现每个辖区鱼塘数量和其他相关数据,“政府在渔业扶持方面应该为养殖户及企业提供哪些政策服务,如何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扩大养殖规模、卖出更高价格等,这些都需要数据作支撑。”
未来,南浔还计划进一步推进水产品全程溯源样板体系建设。
编辑 | 骆志海
来源 | 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