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在10月10日举行的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专题会议——世界农业高校校长峰会上,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发布《全球高校与科研机构农业与生物科技创新贡献报告》(简称“报告”)显示,中欧美的农业科研产出居全球前三。

7A8DD884-7C9E-4deb-9D78-BAA771B5780C.png

       该报告全面总结了2019-2023年全球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贡献机构等数据,展现农业领域的研究特色和趋势,旨在以科学洞察支持农业领域研究和实践,推动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报告显示,农业领域研究成果最多的五大国家或地区是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巴西。这些国家或地区因气候、土壤条件、农业实践、政策重点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产生了各自聚焦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以中国为例,中国致力于作物遗传学、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应用的研究,以开发适应不同农业气候条件的高产、抗病作物品种。中国的研究还包括对传统中药种植、药用植物和药用作物的研究,将传统知识与现代农业实践相结合。此外,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保护策略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实践也是中国农业科研的重要课题。
       欧盟的研究侧重于农业生态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耕作实践,旨在改善土壤健康、水质和作物多样性。欧盟的研究还强调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措施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包括追溯系统、消费者偏好和可持续食品生产。

       美国则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研究重点包括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生物技术在作物改良、抗虫害和病害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报告指出,推动农业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主要要素有以下三方面:

国际合作: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粮食安全和植物遗传学等全球挑战,国际合作已成为农业科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学(包括进化、行为和系统学)、水产研究和昆虫研究是农业研究中国际合作最活跃的前三子领域。


学科交叉:农业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农业科研通常需要采取多学科方法,结合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土壤科学等多领域知识。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智慧与资源,科研人员可以利用新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可持续性及复原力,构建更加绿色、健康的全球农业体系。


人才培养:人才是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报告以农业领域全球产出前100名机构中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多项综合参数,揭示全球农业科研领域顶尖人才所在的机构分布情况。中国有两所机构进入全球前10名:中国科学院以77名学者位列第五,中国农业大学则以58名学者位居第十。从全球范围看,领域顶尖人才的储备上,主要是美国的机构占有优势。


       农业研究与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紧密相连,它在实现粮食安全(SDG2 零饥饿)、减贫(SDG1 消除贫困)、环境可持续性(SDG13 气候行动)、良好健康与福祉(SDG3)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公共政策等重大决策提供扎实的科学支持。


此外,报告分析了农业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主题,揭示了本领域的四大前沿发展方向,分别是:
基因科学:在微观层面,基因科学可以有效解决作物的耐盐性、抗病性和抗旱性等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作物的稳产高产。
气候变化:从宏观视角审视,气候变化已成为农业研究的背景音,极端天气、农业灾害频发及低碳减排需求迫切,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精准农业: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精准农业通过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决策制定,提高农场效率和生产力,解决资源优化、减少浪费和改善作物管理等问题。

营养与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日益增强。




     编辑 | 骆志海

     来源 | 文汇报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 安徽东至:金耳数字农业蘑菇工厂亮相迪拜中东农业展 下一篇: 「新质生产力在食业」浙江南浔传统渔业实现数字化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