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要求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科技创新仍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今年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提高乡村的“数智”水平,是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共识。比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辽宁公司总经理刘宏志也本次两会上建议,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车间主任石羽同样表示,种业科技、智慧农业、环保科技等都能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新产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再次关注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这份文件提及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还要求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为了解乡村振兴的推进情况,耿福能做了深入的调研。他在四川凉山州调研时注意到,一些地方引进新农业人员,采用新模式、新技术,产生了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新产业链。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的一群毕业生组成了一个新农人团队。他们在西昌等地,将高校科研成果进行转化,采用国际先进的灌溉设备和经验技术,通过智慧无土栽培的方式,将传统地栽蓝莓进行全方位升级。

相较于传统地栽模式(2~3年结果),升级后的栽培方法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的突破,同时大大提高了经济作物的产量和附加值。项目在贫瘠的山坡地、河滩地均能实现高效复制,而且在当地吸纳了大量本地少数民族村民参加生产。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案例。

由此,耿福能指出,要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新产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该瞄准乡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乡村康养为主要需求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同时,还要让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整合新型生产要素。用好北斗导航无人机等新型生产技术和工具,根据不同区域禀赋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文旅、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探索出智能、融合、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提升现代化水平,实现生产力跃迁。此外,政府也要落实细分产业帮扶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企业在未来产业和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政策、税收、资源各要素向重点大健康龙头企业倾斜。

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科技创新如何才能真正与乡村发展深度结合?耿福能建议,首先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源头性技术储备,加强研制农业数智软硬件设施。农业、农村科技是直接保障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需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充分整合政、产、研、学、用等各方面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率,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政府则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补强科技公共服务功能和信息资源供给能力,系统部署和体系化支持围绕生物育种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再生农业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精准农业等前瞻性领域的基础研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导向性源头性基础研究,产出原创性、颠覆性、填补空白性的创新成果。

技术推广离不开人的参与。耿福能建议,还应该重点提升农业生产者数智技能,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创新活力。

可以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搭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手段,吸引一大批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在乡村施展才华。在他看来,那些人才能够把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提高乡村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带动乡村振兴。同时,振兴乡村的主体是农民,他建议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针对性的政策来支持农业发展,并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体系,精准地对农民开展数智技能培训。积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承担培训工作,宣传引导农业科技高校毕业生下乡,“传帮带”地开展技术指导,强化农民数智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智能工具使用能力,推动数智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

记者了解到,乡村数字化建设在一些省份已经取得一定经验,并开始向更多的乡村复制。比如,2023年12月,四川省委网信办印发《四川省第三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选编(2023)》,从综合建设、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新业态、基层治理、数字文化、信息惠民、生态环境8个方面,遴选出了55个典型案例,并开始向更多的地方推广成功经验。

上一篇: 2024全国两会新观察③|让和美乡村成为美丽的家 下一篇: 两会议事厅 ▏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六位代表谈乡村振兴“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