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初春时节,行走于燕赵大地广袤的田野上,老乡们敦厚满足的笑脸令人过目难忘。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乡石头坑村一角。赵晨阳 摄
过去一年,河北农村面貌明显改善,新建和美乡村示范村334个,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716公里;新的一年,河北如何加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产业振兴铺就“致富路” 幸福日子有奔头
黄土墙、青水瓦、滴水檐、花格窗……日前,走进石家庄市灵寿县车谷砣村,太行山风格民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道路通到各家各户。
“现在俺们村家家开农家乐,一到周末,城里人都来了,在村子里住上两天,临走了还把俺们村里的山货带回去了。”说起如今的新生活,村民李书香竖起了大拇指。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全国人大代表、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春芳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内容印象深刻。

全国人大代表、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春芳。
灵寿县车谷砣村地处太行山脉深处,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村。近年来,车谷砣村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康养旅游产业。按照“一沟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打造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带。
“我们要深入挖掘农村特色资源,集中力量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引进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县域主导产业结对赋能,补齐产业链条,推动乡土产业提质增效,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陈春芳代表建议,发展乡村要把农业做成产业化,把旅游做成规模化,把康养做成市场化,以生态产业化经营实现“绿色共富”。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本人供图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认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是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关键所在。范社岭委员建议,大力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管理工作,开发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属性独特的区域“金名片”。积极搭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平台,提升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本人供图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还要全面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富民。”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建议,要培育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需求的品牌农产品,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和科技赋能,大力支持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产业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要出台专项政策,对承担“链主”的龙头企业在征地、资金、技术、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发龙头企业发展动力,做强做大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小小庭院绘新景 美丽家园入画来
近日,记者走进衡水市饶阳县端午村的美丽庭院,一院一景、一户一韵,让人在庭院“小”美中,感受到文明和谐、产业兴旺的乡村“大” 美。
“卫生间、厨房、有线电视一应俱全,城里有啥,我们有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端午村党支部书记郑志辉介绍,如今村民们家里的厕所、厨房、地面和墙上全都铺着亮堂堂的瓷砖,干净卫生无异味。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端午村党支部书记郑志辉。本人供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郑志辉代表对此深表赞同。他说,近年来,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逐年改善,乡村越来越宜居,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破旧屋子、泥泞人行道”的样子。
和美乡村建设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农民实际,郑志辉代表建议,坚持以农民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主体,了解广大农民的愿望,发挥广大农民的才智;同时,对于现有资源要素齐备、优势明显、发展前景良好的村庄,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合理、有序地推进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宜本村发展的独特模式,既发扬光大乡村传统文化,又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促进村民就业,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清运管理站副站长马希军。本人供图
乡村振兴提“颜”增“质”,关键看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清运管理站副站长马希军建议,配齐农村保洁设施设备,组建完整的保洁队伍,完善农村地区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建立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机制,着力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如今,河北越来越多的乡村,像端午村一样,村容村貌实现稳步提升。2023年,河北省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造提升农村户厕40.12万座,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2.7%。深入开展农村地区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
和美乡村有“面子” 文化实力是“里子”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在重视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手、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优秀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瑞雨 摄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认为:“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看‘颜值’,还要关注‘文化软实力’,让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她建议,培育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既要靠宣传倡导,又要靠实践养成。一方面通过搭建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增加富有农趣农味、能够润化人心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移风易俗、成风化俗;另一方面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实施机制,让农民愿参与、能参与、乐参与。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更是关键。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炳启建议,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要立足农村现状,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增强农村发展动力,让农村既能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又保留自然淳朴的风貌。同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持续开展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打造一支懂乡村、懂农业、爱乡村的基层人才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炳启。本人供图
据了解,河北省扎实有效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探索了“大学+基地”“理论+实操”的培育模式,目前共培育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头人、农村电商、农业经理人等各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头雁”1700名,辐射带动周边4.2万名农户共同发展,实现了“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显著效果,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家在青山绿水间,人行诗情画意中。 从巍巍太行到渤海之滨,从冀中平原到坝上高原……燕赵大地,处处春风送暖、春林萌发、春耕正浓,一幅业兴村强、民富人和、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发展画卷正以春意勃发的姿态徐徐展开。
上一篇: 聚焦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黄兴文: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为乡村振 下一篇: 两会建言|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新农人”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