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过去种地全靠人,费神费力费时间;如今种地靠机械,轻松方便省时间。”10月2日,在息县东岳镇乌庙村,54岁的种粮农户于斌武对我说。

       于斌武正在家门口检修拖拉机,我们聊天的主题就是他钟情了几十年的农业机械。

       “我小的时候,犁地耙地都是牛下田,等我开始种地的时候,牛马慢慢就下岗了,拖拉机开始在田里撒欢儿。”他说。

       于斌武家的后院很大,这里存放着他种田使用的十几种农机,这些农机应用于耕地、播种、施肥、收获等农业生产环节。一些已经淘汰的老农机,他也舍不得卖掉,俨然就是一个农机历史展览园。

       他指着一台铮亮的农机对我说:“你看那个家伙,它是我去年刚购买的小麦精量播种机,别看这家伙个头不大,播种效率很高,我的40多亩麦子,以往播种要用八九天,现在有了它,最多两天半就能种完。”

       于斌武1992年买了村里第一台手扶拖拉机,2000年买了村里第一台四轮拖拉机,2015年买了村里第一台大型拖拉机。每次新农机买回来,乡亲们都会围着看,并称他是“全村最新潮的人”。

       于斌武不单单是一个农机使用者,他还是一个农机改造的行家。“这个地方的耕地有这个地方的特点,有的农机买回来以后,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使用,我就会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对农机进行一些小小的改造。所以,十里八村的人都说我是个农机能人。”

       尽管农机确实能提高种地效率,但最早的农机在使用中是缺乏舒适感的。“比如最早的手扶拖拉机,使用的时候需要农机手两条腿走在地上,深一脚浅一脚累人不说,一天也耕种不了几亩地。”于斌武说。

       买了四轮拖拉机以后,于斌武就不用在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跟着跑了,坐在驾驶位上,有点驾驶员的样子了。

       现在的大型农机,条件就更好了,不但有了挡风遮雨的驾驶室,驾驶室里还有了空调。

       “有了大农机,干活不受罪了,效率也提高了。这几年除了我自己的农田作业,乡亲们一招呼我就去帮助他们收种,干一天至少也能净落下五六百块钱。”于斌武说,前不久他去郑州看了一个新型农机展览,现在的拖拉机靠北斗导航都会自动驾驶了。他准备攒攒钱,将来买回来一台,继续当他们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天下午,我和他一起去地里进行玉米秸秆腾茬。大型拖拉机带着粉碎机呼啸而过,秸秆便全部碎在地里。

         “一个下午就可以把我家的玉米地全部整理一遍,很方便。”他说。

       他的儿子于明强原来根本不想回乡搞农业,这些年看到有了新型农机,种地越来越省事,也动了回乡和父亲一起干的念头。

       农机越来越先进,农活越干越省劲。

        闲暇之余,于斌武会在手机上津津有味地看“无人驾驶”的短视频,他跟我说:“我也想拍点农机短视频发网上,你看中不中?”

        我说:“中!”


     编辑 | 骆志海

     来源 | 大河网-河南日报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 人物风采 | 边光亚:创新农业产业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 孙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