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首次郑重提出建设农业强国。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再次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为2023年的“三农”工作定调指向。

j12.jpg

何为农业强国?怎样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在其中可发挥哪些作用?近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接受了《中国金融家》记者的采访,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中国金融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您认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怎样体现中国特色?

冯兴元:目前,我国是农业大国,还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大国是从产粮、产肉总量来说的。我国粮食总产量世界第一,其中稻谷和小麦总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玉米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离农业强国的地位还有很大的距离。农业强国意味着:一是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两者均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农业技术和资本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农业设施装备配套完善;三是农用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高;四是农业人力资本发育程度高,农业生产经营高度组织化;五是农业生产经营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度发达;六是拥有完整、安全、产品与服务多样化、有韧性的农产品供应链;七是在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方面拥有核心能力,一系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

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原因。

我国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精耕细作型农业成分高,小农户比例高,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实体少,多数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相对于国外其实还是小规模。且种粮成本高,大宗进口粮食的到岸价要低于国内市场价。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需要告别传统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发展更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由这些主体带动小农户,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出农业产业,成为新市民。这需要体制、制度、组织和技术的创新,打造农业生产经营核心能力,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需要多借助财金协同支持政策,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整个过程中,要保障粮食安全、提升食品安全和实现共同富裕。这条道路属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j6.jpg

《中国金融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实际情况如何?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冯兴元:我国从2017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收官,我国从2021年开始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目前为止,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入推进,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得到完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得到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信息化得到提升。2017年至2021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缩小到2.5。

从农业现代化角度看,我国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农村人才不足,尤其是农业高科技人才和数字农业人才严重缺乏;二是农业农村科研和技术应用不足;三是农业农村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影响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四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育仍然不足,组织化程度有待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程度仍然不够,不能把全国大范围的农产品供应与食品安全保障有效结合;五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足,难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六是城乡融合程度虽有提升,但还远远不够,大量城乡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和信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

《中国金融家》:您认为,如何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金融在其中可发挥哪些作用?

j7.jpg

冯兴元: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是非常适时、高瞻远瞩的要求。“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意味着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优胜劣汰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以支持同样充满活力、优胜劣汰的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系统。这两个生态系统都应具备高度生产性,其生产性表现在面向需求者生产和提供各种产品与服务。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需要履行多个功能。根据经济学家兹维·博迪和罗伯特·莫顿的观点,金融系统应该履行以下六大基本金融功能:清算和支付,集合资金和细分股权,提供渠道、跨时空实现资源转移,风险管理,信息提供以及提供激励的功能。一个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有效地把农村人口的闲散资金作为储蓄吸纳到银行信用社系统,将其作为信贷资金投放给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村储蓄转化为农业投资。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仅要求有活力的间接融资,还要求有活力的直接融资。比如,农业技术创新项目,需要天使资金或私募资金等风险投资资金,或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再比如,大型农业投资项目从债券市场或股票市场融资更为合适。

农业保险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金融服务。它利用“大数定律”,履行风险管理功能。有了农业保险,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更愿意提供贷款服务,这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为重要。当前,适度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种粮保险的需求很大。目前很多地方正在推行农业巨灾保险,这对维护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非常重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批量化程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农产品期货市场有着“价格发现”的功能,就是上述“信息提供的功能”。目前,“期货+保险”“期货+保险+信贷”的组合模式已经在发展,在未来,这种组合模式的运作空间会进一步扩大。

《中国金融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各类金融机构如何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的金融保障?

冯兴元:目前,小额数字信用贷款发展较快。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在快速推行这类贷款。比如,网商银行通过支付宝平台对小微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微经营贷。同时,该行还推行“大山雀”放贷模式,即利用“大山雀”卫星技术,通过解析卫星影像,判断农户耕种面积和品类,预测产量产值,给予合理的贷款额度。农业银行则直接派出信贷员,将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和经营项目信息录入其授信系统,由系统生成预授信。建设银行与黑龙江农业农村厅合作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并开发了多个数据应用平台,方便对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线上信贷服务。邮储银行和农信机构利用自身多网点的特点,结合线上和线下数据采集,向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数字授信和数字信贷服务。此外,越来越多的村镇银行和信用社也推出线上信贷服务应用App,提供线上循环贷款,便利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灵活使用贷款,缓解其过去先还贷才能续贷的问题。

目前,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小额信贷需求容易得到满足。但农户一旦扩大生产,其信贷需求仍然不易满足,这涉及很多农地复杂的权属关系,如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银行可接受的抵押物。当前,虽然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各地都有开展,但仍需要大规模推进。一些稳健经营的小贷公司,利用生产资料供应商手里的用户名单,配合供应商的业务对用户(如养猪大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在农业基础设施贷款方面,对于政府承诺提供补贴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单位可以从一家或者数家银行信用社获得贷款。

《中国金融家》: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您认为,如何用好涉农金融力量促进农业现代化?

冯兴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一是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本身需要做稳做实,提升自身的商业可持续经营能力。不良贷款率过高、经营业绩差、严重资不抵债的银行信用社,要及时“退出”。“退出”不是指简单的关门,而是要及时清理整顿,充分披露风险以及资产质量与负债状况,按照公开市场运作的原则,邀请资质好、业绩好的农村金融机构参与并购接收,或成为战略投资者。二是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发展壮大自身,继续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改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三是促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或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比如“中和农信”)在提供批发资金方面形成紧密型分工协作。四是更大程度地推动财金协同,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农业中长期贷款和循环贷款,提供更大的税收优惠。五是促进区域性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管。六是建议在供销社系统内部引入合作金融组织。七是加强国际资金合作,引入国际金融市场或第三国资金(如“日本农协资金”)等。

此外,还可以发展更多的农业上市公司,发行更多农业企业债券,尤其是集合债券,促进农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发展农业担保业务,在农业保险领域,加快推开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和价格保险,试点一些农业综合保险。加快发展再保险业务,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期货”“农业保险+期货+信贷”模式等。

上一篇: 国色添湘·专家访谈|曾昭才:切实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势在必行 下一篇: 智慧渔政解决方案:深击渔业安全执法管理痛点,数字赋能渔政管理